X

战国楚郢爰金钣

发布日期:2019-06-18



  图为我处所藏的战国楚郢爰金钣,1977年7月由寿县瓦埠小间公社村民交。此件器物长2.5厘米,宽1.9厘米,厚0.4厘米,重21.7克。一格半印记,此为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黄金货币,其中一格印完整,正中戳印“郢爰”(yǐngyuán)两字,另半格印残缺,字仅剩三分之一,字体均为阳文篆书,此件器物当时经过流通,两侧有明显的切割痕。


  我国使用金币的年代,是从战国末年到东汉初年,大约只有三百多年。最先使用金币的是楚国,时间在楚顷襄王时,或可上推到楚怀王时。最早著录楚爰金出土情况的典籍是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,沈括称这种爰金为“印子金”,或世传为“淮南王药金”,其上印记误读为“刘主”。


  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(“郢”为楚都城名,“爰”为货币重量单位),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,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。楚国的黄金铸币,外形是一种钣状或饼状且铸凿有若干印记的金币,世人称它为版金、金钣、印子金或爰金。又因其面“郢爰”二字最多,也有直接称其为郢爰的。郢爰是一种称量货币,形制有两种,一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钣,另一种是扁圆体的金饼,以前者为多见。


  郢爰使用时,根据需要将金钣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,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进行交换。因而出土的楚金币,大多为零星碎块,大小轻重相差悬殊,经过流通的“郢爰”能明显看出曾被切割过的痕迹。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,而且只在国间礼聘、游说诸侯、国王赠赏、大宗交易时才使用。目前在全国范围内,郢爰收藏代表为我省的寿县博物馆,数量多且品相佳。(文图/束婷婷)



X

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66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