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

合肥市市区市保单位介绍

发布日期:2019-06-17

 包公墓


  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包公园景区内,是北宋名臣包拯及其夫人、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墓园。包公原归葬在合肥东郊大兴集,1973年因建设需要,由吴兴汉带领的“包公墓清理发掘领导小组”对包公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。在程如峰和其同道们的呼吁努力下,1985年在芜湖路重建了包公墓园,主要建筑有照壁、子母双石阙、神门、望柱、石像生、享堂等,由西向东排列,包公墓室中存放有包公的遗骨,北侧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、媳等墓5座,整个墓园庄重肃穆,主要建筑上还有著名书法家赵朴初、启功等题写的楹联。2005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包公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  城西桥


  城西桥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城西桥村南700米苦驴河上,因位于合肥城之西故名城西桥,是本地南北交通必经之地。城西桥始建于三国,曾一度遭破坏,清末年间,时任当局总理的段祺瑞等出资重修该桥,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地方绅士孙树林又一次领首重修。该桥为三孔拱形桥,长18米,宽7.1米。文革期间桥体雕刻及四角古井被严重毁坏,只剩下东北角一处古井。2011年3月,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城西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13年,为保护该桥,当地在苦驴河上又修建一座新桥以供过往车辆使用。


  大地墩遗址


  遗址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河南村胡小圩东100米苦驴河南岸,呈方形,东西长南北宽,上部平坦,东北面陡坡,南面漫坡,相对高1米,面积约5000平方米,苦驴河从遗址北面流过,采集标本有鬲足、器片等,纹饰有绳纹、弦纹、回纹等。保存较差,现上种旱粮。


 安徽医科大学毛主席塑像


  位于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中段的安医大校园文化广场的中央,坐南朝北。该塑像于1967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落成,采用钢筋支撑、水泥浇灌,高12.26米(塑像高7.1米,底座高5.16米),重45吨,塑像身躯挺拔、目光凝视远方、手臂高高举起,是我省目前唯一一座大型室外毛主席全身塑像。2011年3月,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安徽医科大学毛主席塑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 唐氏住宅


  该建筑建于民国十八年(1929年),由唐氏兄弟四人中大哥主持并由四弟出资兴建的,建筑西南向,整体共计三进,每进7间,第一进的西侧原有附属三层炮楼及房屋5间,据说为稍晚几年时修建。炮楼解放后遭毁坏,现已不存。整体建筑风格为江淮地区民居,整体结构为台梁式与穿斗式结合,硬山顶,粉墙黛瓦,青石板铺底。2011年3月,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唐氏住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 高家祠堂


  高家祠堂位于长江中路南侧省委大院内,占地面积180平方米。据调查,该词堂始建于明代,原有规模很大,后在太平天国起义中焚毁,之后再建时仅有两进及厢房数间,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现只存房屋一进四间(西侧一间系小院加顶改成)。该建筑造型优美,有江南建筑风格,大门成八字照壁式,其大小额枋上均有木雕缠枝花草、人物故事等,后檐下梁撑为木刻透雕龙凤纹饰,雕刻技艺精湛,做工细致。南北屋面结构不同,正脊两鸱吻为瓷器碎片镶嵌而成,垂脊下端飞挑,似展开的鸟翼,西侧院墙上也有花纹,在我市古建筑中难得一见。1985年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近年,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主持对其进行了修复。


  卫立煌故居(含吴氏炮楼和宋世科住宅)


  卫立煌,著名爱国将领,曾出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入缅作战,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。1955年回到北京,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、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。1960年1月在北京病逝,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。卫立煌故居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义兴镇卫乡村(南淝河岸边),清代徽派古民居,原先共三进、二十余间,位于东北角的三层木制炮楼,整体呈方形。文革期间故居整体被毁,剩下一进面阔三间的瓦房及院内一口古井,瓦房四面为砖墙,建筑形式较为简单。


  宋世科系卫立煌表亲,60岁左右到合肥县任参议长多年,在卫乡宋村开办提花厂、烟厂、鱼种站、鸡厂、合作社等企业。宋世科住宅地处卫乡村委会宋村村民组,原有两幢三间三层的大楼,还有平房上百间,大楼中间有走马转心洋房,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,含有典型的欧洲风格,廊柱为水泥柱,是合肥现存最早的水泥柱。由于早年遭受破坏,仅存有庭、堂、楼、院等,占地约1200平方米,存屋约600平方米。


  吴氏炮楼为卫立煌姐夫吴鑫尊所建,为青石青砖垒砌而成,长、宽、高分别为6米、6米、10米,内有瞭望窗、枪眼、木地板,仿徽式建筑。文化大革命期间炮楼内部遭到破坏。


  2005年,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卫立煌故居(含吴氏炮楼和宋世科住宅)为合肥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  目前,卫立煌故居(含吴氏炮楼和宋世科住宅)的修复工作已完成。


  桃花店古墓葬群


  桃花店古墓群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杏花街道。墓葬主要分布在淮北路两侧的桃花店、大房郢、姜郢、十里头、彭岗、许岗等自然村周围。以汉代墓葬为主,早期可见高大封土的墓葬有40余。1985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2年和2006年,配合基本建设,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对东山墓区和彭岗墓区进行了考古发掘,出土战国到东汉时期墓葬120余座,各类文物近2000件。随着北二环和周边住宅小区的建设,墓葬群分布范围大范围缩小,目前在姜郢和许岗自然村周围仍然保留有一些墓葬。

X

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661号